量子新闻网
关注科技互联网资讯!

新华社专场宣讲会首场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举行

10月9日上午10点,新华社重庆大学专场宣讲团来到重庆大学新闻学院,开启了面向2022应届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“绿色通道”第一站第一场,宣讲会在新闻学院楼301会议室举行。

新华社技术局副局长张洪伟,新华社重庆分社副社长、总编辑王金涛,新华社技术局工程师李泽魁,新华社音视频部编辑陶冶,新华社重庆分社记者沙青,新华社重庆分社办公室工作人员程千懿出席。重庆大学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李雪松,市场科负责人李若菡,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凌晓明、学院党委副书记郭秀荣、副院长郭小安参加了宣讲活动。

(沙青主持会议)

(会议现场)

主持人沙青以现场互动问答的方式介绍了新华社的基本情况。新华社是党中央的喉舌耳目智库,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,国家通讯社,世界性通讯社,国际奥委会认可的四大通讯社之一。新华社拥有一万多在职职工,共有31个国内分社,181个驻外分社,具有全面庞大的新闻采编队伍、技术研发队伍、技术推广队伍和行政后勤队伍。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、时代风云记录者、社会进步的推动者、公平正义的守望者。

(王金涛介绍基本情况)

王金涛介绍了本次国内分社校招的具体情况。他认为成为新华社记者需要三重境界。首先,“海阔凭鱼跃、天高任鸟飞”。新华社记者自由度大,但必须融入广阔的生活中才会大有作为,需要对社会问题和发展大势有着比较深刻的认知和判断。其次,“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,粪土当年万户侯”。在人们关心的每一个阵地、每一次大事件,每一次大活动中都有新华人奔忙的身影,他们去实现新闻人“铁肩担道义、妙手著文章”的理想。最后,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名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”,他呼吁有新闻理想,政治理想,有文字表达能力和新闻敏感度,富有正义感和社会活动价值的学子加入新华社的大家庭。

(陶冶介绍音视频部)

陶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阐述了入社以来的所知,所感,所想。他以一个新人的角度,围绕三个“新”介绍新华通讯社如何培养一个新人。新起点,作为新人,要用自己的“听、敢、做”来弥补学习和工作之间的鸿沟,抓住每一次机会,融入日常生活中,要学会如何与人沟通。新尝试,在新华社组建的社交媒体融合报道平台上,他以自身的经历探寻如何在碎片化的时代让硬新闻能够软着陆,让采访到的正能量变成一种大流量。新期待,“对党忠诚、勿忘人民、实事求是、开拓创新”是一代代新华人恪守的诺言,新时代新华社记者担负着追求真相、雕刻时代的责任。

(李泽魁介绍技术局)

李泽魁以“媒体融合发展中的技术创新尝试”为主题介绍了新华社技术局近年来的技术尝试。李泽魁分享了去年珠峰高程测量报道背后的技术,介绍了新华社通讯社通信技术局的基本情况。技术局作为新华社的内设机构,负责提出全社技术工作的发展规划、通信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等方案,经社委会审定后组织实施。按照统一规划、统一标准、统一建设、统一平台、统一管理的原则,对全社技术工作实行宏观管理。

(学生答疑环节)

(张洪伟回答学生提问)

答疑环节,持续活跃。来自新闻、外语、计算机学院的同学们积极提问,宣讲嘉宾们为同学们耐心讲解、细心解释和答疑解惑,同时希望新闻学子们多了解时事、国际大事,培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,锻炼新闻采写编评的基本功能力和水平,鼓励大家踊跃报名。

(新华社宣讲团与学院领导合影)

最后,新华社重庆大学专场宣讲团与新闻学院领导在新闻学院楼前合影。

文:许竣皓

图:焦浪维